
围棋是一种策略性两人棋类游戏,使用格状棋盘及黑白二色棋子进行对弈,属琴棋书画四艺之一。约公元前6世纪起源于中国。 中国古时有“弈”、“碁”、“手谈” 等多种称谓,西方名称“go”,系源自日语。 围棋流行于亚太地区,覆盖世界范围,它在很大程度上反应了中国汉族传统思想文化的精髓, 是在中国发展最广的艺术之一 ,也是中国国粹之一,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复杂的棋盘游戏之一。
对弈双方在棋盘网格的交叉点上交替放置黑色和白色的棋子。 落子完毕后,棋子不能被移动。对弈过程中围地吃子,最后以所围“地”的大小决定胜负。
棋具
棋子:棋子分黑白两色。多为扁圆形(也有双面突起的应氏棋子)。 棋子的数量以黑子181、白子180个为宜。(参见 中国围棋规则(2001版))。 棋子呈圆形。中国一般使用一面平、一面凸的棋子,日本则常用两面凸的棋子。 中国云南所产的“云子”为历来的弈者所青睐,已有五百余年的历史。较为珍贵的棋子材料有蛤碁石、玛瑙、贝壳等。
棋盘:盘面有纵横各十九条等距离、垂直交叉的平行线,共构成19×19=361个交叉点(以下简称为 “点”)。 在盘面上标有几个小圆点。称为星位,共九个星位,中央的星位又称“天元”。 下让子棋时所让之子要放在星上。棋盘可分为“角”、“边”以及“中腹”。 同时,19×19、13×13、9×9的棋盘,也较为普遍,另外还有一些是较罕见的15×15、17×17。
棋钟:正式的比赛中可以使用棋钟对选手的时间进行限制。非正式的对局中一般不使用棋钟。
基本下法
一、对局双方各执一色棋子,黑先白后,交替下子,每次只能下一子。
二、棋子下在棋盘的点上。
三、棋子下定后,不得向其他点移动。
四、轮流下子是双方的权利,但允许任何一方放弃下子权。 棋子的气:一个棋子在棋盘上,与它直线紧邻的空点是这个棋子的“气”。 棋子直线紧邻的点上,如果有同色棋子存在,则它们便相互连接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。它们的气也应一并计算。 棋子直线紧邻的点上,如果有异色棋子存在,这口气就不复存在。如所有的气均为对方所占据,便呈无气状态。无气状态的棋子不能在棋盘上存在,也就是——提子。 提子:把无气之子提出盘外的手段叫“提子”。提子有二种:
1.下子后,对方棋子无气,应立即提取。
2.下子后,双方棋子都呈无气状态,应立即提取对方无气之子。拔掉对手一颗棋子之后,就是禁着点(也作禁入点)。棋盘上的任何一子,如某方下子后,该子立即呈无气状态,同时又不能提取对方的棋子,这个点,叫做“禁着点”,禁止被提方下子。[12] 胜负判别
中国规则
1、贴3又3/4子的规则
第一步,把死子捡掉。第二步,只数一方围得点(叫做目)并记录下来(一般围得点以整十目为单位),再数刚才那一方的子数并记录下来,再把目数和子数加起来。第三步,如果数的是黑棋,再减去3又3/4子,如果数的是白棋,再加上3又3/4子。第四步,结果和180又1/2(棋盘361个点的一半)比较,超过就算胜,否则判负。通俗来说为白棋177为胜,黑棋185为胜。
2、让先与让子
让先不贴目,让子要贴还让子数的一半(就当被让方是预先收了单官)。
日韩规则
日本和韩国规则是一样的,采用数目法,黑棋终局要贴6目半。 先数一方的目数并记录下来,再数另一方的目数并记录下来,然后黑棋减去6目半,最后和白棋比较,多者为胜。 通俗来说为白棋178为胜黑棋185为胜。